2009年9月27日孔慶東博士演講
-
中和致美,禮運大同
各位尊敬的師長、嘉賓,恕我不一一唱名了,朋友們、同學們,大家好。孔子曰:「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。」我想呢,作為從遠方來的朋友自己,應該是非常快樂的,所以孔教授曰:「來自遠方的朋友,亦不亦樂乎。」(掌聲)
我非常高興在這個金秋時節,從北京來到新竹,
從我們北京大學的未名湖畔,來到寶島台灣。就在此時此刻的北京和山東,已經是秋風送涼,早上要穿夾衣,晚上要蓋夾被。如果我們再往北走,走到黑龍江的大興
安嶺,或者是新疆的天山,可能有的地方已經下雪了,「胡天八月即飛雪」。而萬里之遙,我來到寶島台灣,居然感到很熱,炎暑未退,甚至還有幾分濃得化不開的
春意。我就想起白居易的詩:「長恨春歸無覓處,不知轉入此中來。」看到這個一路上兩側都是翠綠,我就想到春天從來就沒有從中華大地上消失過,在這裡消失
了,在那裡還可以找到,一年四季都不會消退。大家今天都是經常旅遊,如果你環遊華夏大地,會領略到春夏秋冬各個季節的景物風貌,而這一切呢,又是如此和諧
的相互搭配,相互過渡,構成一幅雄奇壯麗的祖國山河圖畫。假如你在神州大地遊歷過二十個省區,剛才這個高老先生講他到過中國的任何一個地方,他雖然不是直
接去風景區,他是去辦教育,但是我想:他自然而然的會領略到各地的風貌。因為每個省區,都有獨特的地理、歷史、風土、人情、方言、美食,在中國遊歷二十個
省區的感受,要超過到西方遊歷二十個國家。但是大家彼此都不同,為什麼能夠和諧共處,彼此交融?中華文明為什麼能夠形成這種局面,其他民族不能形成?其他
民族會打得一塌糊塗,最後有很多古老的文明就滅絕了。我們現在一開口說四大文明古國,或者五大、或者六大,唯一綿延不絕的只有中華文明。此中蘊含著何種玄
機?我們當代人能夠從中受到什麼樣的啟迪?這恐怕許多煌煌論著、許多學者加起來才能夠論述,我自己可能沒有這個本事。今天早上下起綿綿小雨,我想這可能是
孔子在天之靈,給我們一點啟迪。我們試圖從孔子思想中,掬起這麼一泓清水,來領略一下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綿長深遠。
孔子,一提起來很偉大,聖人啊,離我們好幾千
年了。但是孔子離我們並不太遠,孔子所生活的年代和今天也多有些類似。我們今天一開口就說我們處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,其實孔子那個時候也是全球化時代,只
不過那個時候地球比較小,不是到處都充滿了國家,這每一吋土地都有所屬。我們今天說的幾大文明古國,有的還互相不來往、還沒有國家呢。我們今天屹立在世界
上的很多所謂強國、大國,那個時候可能還沒有人,可能還是猴子的天下,一群猴子在樹上,早上起來「Good morning ...
張貼者:2009年11月8日 下午8:05mosy@chhs.hcc.edu.tw
2008年9月28日于丹教授演講
-
閱讀經典‧感悟人性
尊敬的宋主席、尊敬的高震東前輩、尊敬的新竹縣各位長官、陶會長、劉團長、孟團長、以及各位到場的嘉賓、親愛的同學。今天有榮幸站在這裡,我們重新來探討、發現孔子的價值。
站在2259年
這個紀念日子上,聽到剛剛在儀式上那些童聲朗朗、用年輕的生命溫故知新,在經典中穿越,去閱讀自己的生命,我想這是一場極有意味的活動。今天我們的體育館
外「風聲、雨聲、聲聲入耳」,莘莘學子真正的使命不僅僅是一種安靜的閱讀,而應該去完成「家事、國事、天下事,事事關心」的天下擔當。
我們今天來談「擔當」,這是一個在歷史上將會緬懷的年度。在這個年度中,我們每一個同根同源的中國人,都經歷了深沈的光榮和深沈的苦難。這一年,我們經歷的情感動盪實在太大了。大家都知道,在剛剛過
去的八月、九月,我們中國成功的承辦了奧運會和殘奧會,我們取得了巨大的輝煌成就。但同樣就在我們倒數計時迎接奧會的過程中,有一些猝不及防的苦難突然來
臨。比如512的汶川大地震,如此大震,地理空間上我們知道它在四川,
精神上它卻在每一個中國人心裡。它讓我們反省:這種原始的苦難,以這樣近乎野蠻的方式,會在我們這個世紀來臨嗎?我們曾經認為,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科技發
達、文明繁榮的時代,我們認為自己無所不能,我們認為不應該有苦難來臨,但是我們仍然看見有校舍倒塌、有跟大家一樣年輕的學生,永遠失去了他生存的權利,
還不要說仍然去上學。四川仍然是一個災區,在物理的空間上,有太多的坍塌需要去重建。但我們問一問自己:心靈空間上我們在建立什麼呢?物質,真的是無往而
不利嗎?其實在五月十二號下午二點廿八分,天崩地裂的一瞬間,不管穿著什麼樣華服、坐著什麼樣名車、名片上有什麼樣的資產,所有的生命在苦難面前,都暴露
出它在本質上的無助和脆弱。但在512之後,我們看見的通訊是可以切斷的、房屋是可以倒塌的,但是人心無敵,大愛無疆,也只有在這個時候,我們真正完成了一種深沈的喚醒;也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地震重建過程中,我們迎來奧運,迎來中國人在歷史上這麼光榮的時刻,把這種光榮和苦難結合在一起。
我說2008讓
我們重新信仰精神的力量。也許在一個物質文明的進程中,我們享受文明,我們慶幸科技給我們帶來的種種可能,但是我們不應該失去那種心靈的力量。也就是說,
在這個世界上,我想我們正在把世界分成兩個部分。一部份是用腦子的,一部份是用心靈。用腦子的生活,讓我們越來越國際化、現代化、認同規則,學會人與人的
禮儀交往。但用於心靈的生活,讓我們充滿誠意和勇敢。忠信行於天下 ...
張貼者:2009年11月8日 下午7:59mosy@chhs.hcc.edu.tw
網路新聞報導
| |
|